“印度之子”拉马努金:从偏科学霸到数学天才,一生的挚爱是数学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这句诗来自印度诗人泰戈尔。
印度是一个“诗之国”,对于印度人来说,诗歌不但融入生活,也溶于血液。印度诗人泰戈尔14岁开始以孟加拉文写剧本,后来他的朋友把许多作品翻译成英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园丁集》。
《园丁集》是泰戈尔青春时代的情绪、感受和体验,为我们描绘了爱情的幸福、烦恼和忧伤,就像是一首青春的恋歌,让人在仔细揣摩的同时,会感到流连忘返、触景生情。
(资料图片)
然而,诗意浪漫的印度人,在印度教育中,同样离不开死记硬背。
印度教育历来偏重数学和科学,工程师队伍发展迅猛,艺术、文学和音乐的教育,却越来越乏善可陈。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应试教育中,日益变得刻板木讷、情感枯竭,能胜任流水线工作,但是开创新思维和科研成果却相当匮乏。
印度曾经评选出3位“印度之子”: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斯里尼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圣雄甘地,曾领导印度人民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托英国殖民统治,完成了印度独立,是印度当之无愧的“国父”。
诗人泰戈尔,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国徐志摩、冰心和郑振铎等人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喜爱诗歌、喜爱文学的学生,没有人不曾读过泰戈尔的诗歌。
最著名的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斯里尼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那可就是“开挂民族”的“开挂天才”了。
拉马努金,在1887年出生于印度南部的一个印度教家庭,从小家境贫寒,堪称寒门学子,祖父两代都是当地一家布店的员工。
对天才来说,从懵懂无知到无所不能似乎只需要一个契机,拉马努金10岁接触数学,在15岁时,租住在他家的一个大学生送了他一本《数学知识纲要》,瞬间为拉马努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你那一刻的随意馈赠,宛如秋夜的流星,在我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
这本书收录了几千个关于三角学、代数、微积分和解析几何的公式,虽然没有证明过程,但是拉马努金完全可以自己证明。整整5年,拉马努金就像是跌入悬崖意外拾到武功秘笈的神奇小子,废寝忘食地“啃”《数学知识纲要》。有时候冥思苦想也没有思路的公式,往往床上一躺,美美地睡一觉,第二天保证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
没错,像拉马努金这样的“硬核”数学天才,根本不需要参加补习班,也不需要参考书,甚至连课本也不需要,只要一本公式大全就可以了。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
但即使是天才,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在高中阶段,拉马努金的数学一骑绝尘,其他课程却惨不忍睹,甚至无法通过升学考试。
作为“偏科学霸”,拉马努金只能被迫提前进入社会,过着贫困悲惨的生活。
年轻的印度天才,连草稿纸也买不起,只能趴在一块石板上演练那些超出自己认知水平的数学公式。极具天赋、意志坚定,而且勤奋刻苦,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拉马努金近乎疯狂地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高斯、欧拉和牛顿等人留下的纷繁复杂的数学公式,更可怕的是,他还凭借一己之力创造出了一些全新的,当时的数学家无法理解的公式。
“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从“偏科学霸”到“低调天才”,拉马努金一直到25岁还是个年薪30美元的打工仔,上不起学也请不起老师,直到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写成信件,一式三份寄给英国的数学教授。
但是很可惜,几乎所有看到信件的教授都认为拉马努金是在胡说八道:一个来自印度的穷人,连大学都考不上,能有什么真才实学?还是剑桥大学的哈代教授识货,看完信件他惊叹不已,对别人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这样的数学公式,它们完全打败了我。”
在哈代教授的帮助下,拉马努金来到了剑桥大学,他的才华固然令人钦佩,但是更令哈代震惊的是:拉马努金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教育,他的基础知识甚至还不如中学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印度天才,却证明和创造了数量众多的数学公式,哈代不禁有些怀疑人生;他接过拉马努金递给他的两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研究成果的泛黄笔记本,不由得倒吸两口冷气,因为这里面歪歪扭扭写着的数学公式他虽然闻所未闻,但是直觉告诉他,它们都是正确的。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可能是拉马努金从小买不起草稿纸的缘故,他的脑袋就像是一台具有人工智能的超级计算机:别的数学家写公式,都是有结果也有证明过程,但是拉马努金却只写结果,这让哈代教授哭笑不得。
比如拉马努金14个计算圆周率公式中的其中一个,用了9801和1103两个常数,但是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灵机一动,按照什么逻辑揪出这两个数字的。我们只知道9801是99的平方,1103是质数,但是拉马努金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个他自己不说,我们谁也猜不到,我们只知道结果。
1985年,一个计算机科学家运用拉马努金留下的数学公式,将圆周率算到17500000位;
1994年两位数学家再次借助拉马努金公式,将圆周率算到4044000000位。
这就是天才。
拉马努金的一生就是传奇:出生在印度,家境贫穷,一生挚爱数学,因为偏科考不上大学,买不起草稿纸,从事着年薪只有30美元的卑微工作,却在10年间趴在石板上日复一日、呕心沥血地钻研数学,凭借一己之力证明了数千个已知数学公式,并创造出许多前所未有、才华横溢的未知数学公式,终于进入剑桥大学。
不幸的是,1914年,拉马努金来到英国的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期间粮食物资短缺,而拉马努金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病倒了,还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在当时是极其可怕的疾病,仅在二十世纪初就造成约1亿人死亡。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拉马努金生病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哈代教授乘坐出租车去看他,哈代沮丧地说:“车牌号码是1729,这数真没趣。”可是拉马努金不假思索地说,“不对啊,这数很有趣,在所有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来表达而且有两种表达方式的数中,1729是最小的。”
看到哈代一时没想明白,拉马努金又解释道:“你看,1和12的立方和是1729,9和10的立方和也是1729。”听到这里哈代教授才恍然大悟,不仅感叹道:“每个整数都是拉马努金的好朋友。”
后来,拉马努金带病一直坚持工作到1919年,虽然在疗养院和疗养所之间辗转治疗,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他回到了印度,继续狂热地钻研数学,直到一年后离世。
但是,后来有数学家认为:拉马努金在最后一年里的工作,相当于一个伟大数学家一生的工作。他一生留下约4000个深奥命题和数学公式,有的被用来研究癌细胞扩散和海啸运动,有的甚至被用来解释宇宙黑洞的奥秘。
对拉马努金的一生,哈代说过这样一句话:“普通数学家学习数学,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
的确,国家有落后,家庭有贫穷,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才华横溢,但是面对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坚强不屈,至死不渝。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一句泰戈尔的诗,献给拉马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