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驻村故事】贵阳市王坝村驻村干部刘艳: 不负心中热爱|聚看点
【编者按】
在我省广袤乡村,众多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用行走的脚步争取发展的进度,用挥洒的汗水换来群众的笑容,奋发有为把乡村振兴的蓝图绘在大地上。
(相关资料图)
即日起,贵州日报推出一线调研·驻村故事系列报道,记录驻村队员在开展工作中的鲜活、典型事迹,展现我省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效。
春夏之交,贵阳市乌当区王坝村,一个个蔬菜大棚渐次排开,田间地头一片新绿,处处生机勃发。
“注意间距,打窝不要太深。”玉米制种基地里,刘艳蹲在田里,一边示范种苗,一边嘱咐村民。
29岁的刘艳,是村里的驻村干部。今年3月,惠及全体村民的王坝村“1+1”混合所有制公司成立,玉米制种是该公司发展的首个项目,由于缺乏技术员,懂技术的她主动承担技术指导。
“种了二十多年玉米,最近得刘老师指导,才知道有这么多讲究。”村民们看着刘艳,眼神充满信任。
对刘艳而言,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极为可贵。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艳本科和研究生所学都是畜牧类专业。从选择学农学开始,她便立志为广袤乡村贡献力量。
2019年,刘艳进入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两年后,她主动申请成为驻村干部,只身来到王坝村。
王坝村蔬菜种植面积多达2000余亩,种植历史悠久,不少人都是“土专家”。起初,这个瘦小的女孩来到村里,很多村民并不在意。
“你这个小姑娘,能为我们做什么?我们的进组路太窄,拉菜不方便,能帮我们拓宽吗?”刘艳入户开展工作,塘口组种植大户胡思贵向她提出需求。
刘艳明白,要帮助村里发展,光有技术还不够。于是她多方联系协调,申请到了70余万衔接资金,为塘口组重建近2.7公里道路。
养殖业是王坝村的短板,刘艳决心运用自身所学,壮大村里的养殖产业。
如何让大多数村民掌握养殖技术?除了随叫随到入户指导外,刘艳还反复开展养殖培训,授人以渔。
“不管多晚,只要刘老师在村里,一个电话她就上门帮我家的牲口看病,没有一句怨言。”刘艳驻村以来,村民苏正伦再也没去镇上找过兽医。
眼下,在刘艳的帮助下,村里的奶牛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从考察、选种到防疫,每个环节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经过反复思考,在王坝村果蔬种植产业发展道路上,刘艳也有自己的见解。“村里种植的大多是传统蔬菜,卖不了好价钱。”刘艳思忖良久,开出王坝村果蔬产业发展良方:招商引资、优化品种。
在她的协助下,贵州裕福生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君之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投资王坝村,带去了草莓、羊肚菌等种植项目,帮助王坝村果蔬产业实现高附加值多元化发展。
驻村苦吗?这个问题,记者在刘艳的朋友圈找到答案:“2022有苦有甜,是艰难的一年;2023期望满满,愿不负心中热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刘义 张婷
三审 刘丹